设置

关灯

第四千一百八十三章 陈曦最大的敌人 (3 / 6)

还不赶快来体验!!!

        不过凭良心说,只提第二条,也就是国内繁华鼎盛的话,宋真宗时期算是合格的,只不过皇帝们比的都是第一条,史册上的版图,可比几句国内发展稳定要有效的太多。

        毕竟前者代表着武力、尊严和脊梁,后者只不过是沙滩上的堡垒,没有前者,一个浪头过来就没了。

        更何况宋真宗时代从东南亚搞到占城稻,这种偶发性事件确实是有些不好描述,总体来讲,给人的感觉大概是运气因素太强。

        可甭管怎么说,旱稻的出现,实打实的让中原的粮食产业进入了新的境界,第一产业起来了,才有第二产业的余地,再往前不是那些王朝不想搞商业,不想搞手工作坊,而是现实点讲没办法搞。

        或者说是搞了,但天花板太低,没办法发展起来。

        只有到宋朝,引进了旱稻,外加南方真正开拓起来,靠着雨水和气候不再需要休耕,哪怕受季风影响,在干旱期也可以种旱稻进行补充,得以让粮食产量大幅上升,进而才有了之后的发展。

        可以说旱稻进入中原,才得以具备更多人脱产的基础,也是宋朝能在那疯狂的土地兼并之中,苟那么长时间的基础,否则,不用等辽金蒙打过来,宋朝就因为粮食产出问题自爆了。

        陈曦很清楚这里面的逻辑,所以早早的推进了旱稻这种作物,只不过目前南方因为还没彻底开垦,中原其他地方还需要休耕等等,旱稻在豫州、徐州更多是一种补充,并非是主要作物。

        这也是陈曦一定要亲自来这边的原因,不来这边一趟,不实地查证,其实很多东西就算陈曦有数,也难免在施展的时候有所欠缺,而亲自来一趟,很多事情,对于陈曦而言基本算是心里有数了。

        反过来恒河这边直接就有野生的旱稻,甚至在公元前两千年,印度这边就因为旱季和雨季的关系种植有旱稻和水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