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75 许县陈氏 (2 / 7)

还不赶快来体验!!!

        陈蕃又是什么人?“不畏强御陈仲举”,“轩轩如千里之马”,亦高门子弟,品性高洁,志气远大,年十岁即有“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的慷慨豪言,后来当过太尉,是党人“三君”之一,位尚在“八俊”之上。若把李膺比作党人的干将,他就是党人的护法。

        像李膺、陈蕃这样的人,眼皮得有多高啊!而陈寔就能与他们结交,还不是一般的结交,是如“亲友”一般的结交。由此固可见陈寔之德行,亦可见他在和人交往上必有过人之处。

        在太学的学习,主要是在太学结交到了李膺和陈蕃,奠定了陈寔日后成名的基础。在他学成归县后,又陆续发生了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他终於使天下人皆知其名,天下人皆服其德。

        一件事是:他归来后,邓邵复召他为吏,可能是眼界高了,也可能是为了“养望”,他辞不就任,避居山中。正好在这个时候,县里发生了一件杀人案,县吏杨某不知出於何种原因,或者是和陈寔有私仇,或者是自作主张地要给县令出气,你陈寔是受了县君的举荐才得以入太学读书,学成归来却居然敢拒绝县君的召用,真是狗胆包天!因此,他就说这案子是陈寔做的,把他逮捕入县狱,酷刑拷掠,欲致其死地。陈寔咬紧了牙关,就是不认。没办法,“拷掠无实”,陈寔也有点名气了,又不敢妄杀,最后只能把他无罪开放。

        这件案子给陈寔带来了皮肉之苦,不过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好处。在他被捕入狱后,李膺、陈蕃都不同程度地表示了关心,这就使郡里知道了他和李、陈的交情,随即把他擢为了郡督邮。如前文所述,郡督邮在郡吏中的地位仅次郡功曹,有权逮捕郡部内凡县令(长)以下的所有吏员。县令尚在郡督邮的监督之下,何况县吏?杨某闻讯后,胆颤心惊,生怕陈寔报复他。可结果,陈寔不但没有报复他,反而密托许县的县令,“礼召杨吏”。“远近闻之,咸叹服之”。

        这件事让州郡知道了他“以德报怨”的高贵品德。

        在这件事发生后不久,太守离任,他被罢免了郡督邮之职,因为家贫,“复为西门亭长”。不过很快,又换了任太守,他再度被擢为郡吏,这次被擢为了郡功曹。在他任郡功曹时又发生了一件事。

        当时的中常侍侯览托太守高伦用吏,高伦不敢得罪侯览,便把他举荐的这个人署为椽。椽是学官,其职在管理郡内学校、教授学生,主管教化、礼仪之事,是一个清贵的职务。

        陈寔知非其人,知道这人不行,干不了椽,就来劝谏高伦。如果换了别人,可能会对高伦说:“此人才学皆无,品德低劣,且系阉宦所荐,污浊不堪,怎能任此师表之职?明府应常侍之托而用之,必招天下非议。何不黜免,以全令名?”若是这样说了,不管高伦会不会接受,至少自家能得一个不惧权宦、直谏主君的清名。可陈寔没有这样说,他很体谅高伦的苦衷,也不愿借此邀名,他推心置腹地对高伦说:“此人不宜用,而侯常侍不能违。寔乞为外署,不足以尘明德。”

        “侯常侍不能违”六个字说到了高伦的心里。他岂会不知“此人不宜用”?还不是因为侯览权重天下,故而不敢违之?“乞为外署,不足以尘明德”十个字更是让高伦感动至极。陈寔的言下之意就是:“侯览不能得罪,可是明府你的清名也不能因此受到玷污。你把这个人交给我吧,我来任用他。”能碰到这样一个知心贴意的下属,高伦还有何求?即便“从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