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72 宽仁信义刘玄德(下) (2 / 7)

还不赶快来体验!!!

        刘备不但能下苦本,而且也有心机。要知道,依照汉家制度,官吏和平民所乘之车是不同的,首先,车盖的大小、颜色不同,二百石以下官吏所乘之车是白盖,平民所乘之车或无盖或是青盖,其次,二百石以下官吏所乘之车的车盖的盖杠上有衣饰,平民所乘之车没有,再次,吏员所乘之车的盖杠是赤色的,平民是青色的,再再次,吏员所乘之车的驾辕之马比平民乘车的辕马多,二百石以下可以二马驾辕,平民除了士子外只能一马驾辕,此外,商人不能乘坐马车,只能乘牛车,当然,此项规定早已形同虚设,有钱有势、乘坐马车的商人多了去了。

        这个被刘备借车的是个士子,可以乘二马驾辕之车,这个不用多提,但是车盖、盖杠的颜色和盖杠上有无衣饰这几条却能使人明显地分辨出刘备借给他的车与他的身份不相配。

        既然不相配,他那个故去的友人的亲友、乡党就肯定会问他这车是从哪里来的,此其一;其二,他一路行来,要过很多乡亭,乡亭负责治安的亭长也很可能会问他这车是从哪儿来的;其三,刘备、魏畅离邯郸、去行县的那天,荀贞亲带人相送,声势不小,县人多知,大多认得刘备的乘车,忽见一个陌生的外地士子乘着他的车回来,少不了也会问上一二。

        有此三条,刘备做的这件好事用不了几天就能传遍郡中了。

        荀攸笑对荀贞道:“贞之,功曹做的这件事倒是与吾县刘公子相昔年所做之事如出一辙也。”

        宣康、李博、戏志才等人闻言,俱皆恍然,宣康说道:“我说这事儿怎么觉得好像似曾耳闻呢!要非荀君提及,我险些没想起来昔年刘子相也做过此种仁义事。”

        刘子相,即是刘翊,颍阴的汉家宗室刘氏族人,轻财重义,名闻州郡,曾任过颍川郡功曹,荀贞、荀攸均与他相识。

        早年间的一个冬天,刘翊在汝南的路上碰到一个陈国士子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问得他是要做什么去的,刘翊遂对他说道:“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达。”即下车,把车借给了他,自策马而去。这与刘备借车给那个士子的行迹一模一样,不同的是,那个陈国的士子问刘翊的姓名,但刘翊没有告诉他,做好事不留名,最终是那个陈国的士子猜出或许是刘翊,后来去到颍阴,还车给他,然而刘翊却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较之刘翊的不告姓名,刘备却近乎是“大张旗鼓”了。

        邯郸荣不知刘翊的故事,听荀攸给他说了一遍,抚案叹道:“前有刘公子相,今有刘君功曹,可知天下义士所行之事,大多相类。”这却是在夸赞刘备和刘翊这两个汉家宗室均是义士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