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 关东州郡联兵盛 建威讨逆二将军 (2 / 6)

还不赶快来体验!!!

        袁绍、袁术两路不必多说,此二人一北一南,是这次讨董的首领;会师酸枣的军马最多,张邈、刘岱、桥瑁、袁遗、曹操等等,无不是名闻天下,可谓“英雄济济”。

        而荀贞这一路,豫州刺史孔伷和他不是一路人,“自己人”唯有孙坚,孙坚固然猛鸷,却非士人,没甚声望,也即是说,在人望上只能靠他一人,论及影响力自是远不能与另外三路相比。他心道:“如能再得一两个具有声望的人加入我这一路,我便是尊他为首,也强过现在。”

        荀贞倒也不是一定要与两袁、酸枣联军比声望,只是无论从现在看,还是从将来看,他这一路,换句话说,他这个“军政小集团”的声望越高,那对他就会越有利。

        从将来来说,他这个小集团的声望如果足够高,那么当联军瓦解、诸路纷争时,他就可以略与袁绍、袁术相抗,可以不大服从袁绍的命令。

        从现在来说,他到豫州后是要问豫州借粮、借兵械的,如果他一路的名望够高,高到足能稳压孔伷,那借粮、借兵械就轻而易举,可如果不够高,就算他已提早有了些准备,到时候肯定也是会费些功夫的。孔伷在豫州待了这么久,好容易等到黄琬走了,他成了有实权的豫州刺史,又怎可能会轻轻易易地就答应荀贞的“无理要求”,把自己的粮、兵械“借给”荀贞?

        荀贞想来想去,只可惜却是再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徐州周边郡国的长吏中,与荀贞最熟、名望也足够高的现有两个人:一个是东平相李瓒,一个是北海相孔融,可这两个人却是绝对不会参与到这次的讨董起事中的。

        李瓒是李膺之子,最重名德,怎可能会无诏起兵,击洛犯上?孔融倒是有可能会愿意起兵,可北海现在遍地黄巾,他困守一隅之地,击贼尚不易,又哪里还有能力起兵出郡?

        “天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罢了。”荀贞心道,“既不能以‘人望’与二袁、酸枣相抗,我便依原本之计划,用‘战功’来力压二袁、酸枣以及豫州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