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45 取天下唯造时势 图兵胜当行正奇 (2 / 5)

还不赶快来体验!!!

        常林家在河内也算一个大族了,不看常家的面子,荀贞的面子呢?常林可是荀贞的家丞。王匡也不看?

        细想下王匡到任河内郡以来的各种政令、举措,他不看荀贞的面子也还真是一点儿都不奇怪。

        为了给袁绍起兵筹措粮秣、钱饷,同时,也是为了镇压郡中的反对力量,树立威望,王匡这些时在河内着实抓了不少人。王匡年轻时就和蔡邕交情不错,其为人又有侠气,轻财乐施,所以在士人中颇有美名,尤其在正值热血年纪、仰慕大侠名士的年轻士人中很有威望,因此,他就以“诸生”,也就是在郡、县学校里读书的年轻儒士们为耳目,使之探伺郡中,无论士、吏、民,凡有过错者,一概收捕之,考以钱谷赎罪,稍有延期未缴的便灭其宗族,已经夷灭了好几个宗族了,常林的从父是正好撞在他的枪口上,也难怪常林的从父一被抓,他族中人便皆震怖,无有敢出头营救的。

        常林是实在没有办法,这才不得不求到了荀贞这里。

        荀贞心道:“王公节竟真有如此酷烈!”

        当年在颍川,有人说荀贞是酷吏,和今之王匡相比,荀贞自叹不如。

        荀贞对常林说道:“伯槐勿忧,我这就书信一封,立刻遣人快马赶去河内,面呈王太守。”

        说着,他铺开纸墨,提笔给王匡写了一封信,信中内容大概是:今州郡起兵,诛天下之贼,顺应天时是也,河内表里山河、士众民殷,占北国地利是也,倘使能任用贤人,再得人和,则於诸路义军之中,王匡必能独占头筹,高立功名,常林从父素有清名於州郡,闻今以细过而被抓,恐王匡会失郡中人望,不利讨董,因窃以为不如放了他,以示恩德郡中。

        书信写就,封了口,荀贞即叫人进来,命立即送去河内。

        常林伏拜在地,再三致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