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69 先叹董卓再叹民 (2 / 5)

还不赶快来体验!!!

        荀贞的这几句话说得较为委婉,换成大白话,意思就是:董卓既非士人出身,又是趁何进、袁绍等与宦官死斗的机会进的洛阳,等於是趁虚而入,摘走了士人集团破灭宦官集团的胜利果实,所以他虽然有“向善之心”,可士人集团却不但绝对不会支持他,还一个个恨他入骨,因是有了山东兵起,有了王允行刺,而到头来,士人集团虽再次获胜,可士人集团与凉州军阀集团间的这场政斗却也造成了而今海内的州郡割据,王命不行,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

        荀贞拿起放在案上的镇东将军印绶,看了一看,随手放回,又是一声喟叹。

        荀谌问道:“将军又为何而叹?”

        “囊昔我为繁阳亭长日,何尝想到会有今时?军功封侯,坐有一州,朝廷殷殷王命,望我镇东。国家之望重矣,我受汉家恩深,自当乃心王室,死而后已,可不瞒卿等,若是能用此印绶换来海内安康,我倒宁愿还是做回当年的那个十里亭长。”

        荀贞此番话乍听之下,好似是在为而今海内的战乱而感到痛心,可细细品味,“朝廷殷殷王命,望我镇东”、“国家之望重矣,我受汉家恩深,自当乃心王室,死而后已”,这两句话里却又好像蕴含了点别的意思,一再说“朝廷望我镇东”、“国家望重”,又是“殷殷”,又是“望重”,强调这个“望”,又说“我自当乃心王室,死而后已”,究竟是何意?

        荀彧等各自琢磨。

        荀谌离席起身,拜倒堂上,大声对荀贞说道:“将军的忠诚赤心,朝廷虽远亦知,正也是因为知道,所以才会拜将军‘镇东’。谌知能浅薄,愧受朝廷‘九江太守’之任,然虽不良之材,敢请效将军报国之诚。将军如允,谌明日就南下九江。”

        两个月前,荀谌临去长安,荀贞召他来见,对他讲了两件事,一个是求诏命以为政资,一个是求青兖或扬之郡以为谋实资,并对他说“事如能成,此吾荀立於东南之基业”云云,荀谌当时就想到了“代刘氏者,起於东南”这句谶语。

        现下堂上,不知道荀彧等是怎么理解荀贞适才那番话的,荀谌明显是有他自己的理解。

        荀贞叫他起来,说道:“兄方归府中,也当休沐数日,其后再议之郡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