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3 荀成善纳奉孝策 (2 / 3)

还不赶快来体验!!!

        早在出兵前,郭嘉就给荀成献上了一策。

        他从幕府赶到荀成的驻地开阳后,一见荀成的面就对荀成说道:“泰山郡地广多山,攻难守易,当以奇计克取,不然,将陷苦战。一旦如此,北海黄巾肆虐,已数扰我边,或会趁机南下,刘兖州亦必会驰援应君,待到那时,境有外患,敌有强援,恐只能将无功而返矣。”

        荀成以为然。

        郭嘉今年尚不到三十,虽然年轻,但他一向得荀贞器重,荀成也知他有谋,再又因郭嘉少年时在荀氏族学中求学了很长一段时间,是荀家的门生子弟,荀成对他的观感非常亲近,因是不耻下问,向他求策,肃容问道:“中郎必已有良策,成敢请问之。”

        今从荀贞的军中诸荀里边,论地位,荀成、荀彧、荀攸三人最高,论实权,荀成掌重兵在外,都督一方,於威势方面,则又实比主政的荀彧、主谋的荀攸都要略高一筹,但说到真实才能,他却是三人中最低的,然而他也有长处,便是在得到荀贞的教导后,他处处以荀贞为楷模,学习荀贞用人、定策的办法,己能不足,就礼贤下士、博采诸议,有道是“自知者明”,此四字说来简单,做起来不易,荀成现在能够做到了,亦因此,荀贞放心让他主兵,独当一面。

        郭嘉才高,又年轻,兼之出身非是右姓名家,郭氏虽是阳翟冠族,他却是郭氏的庶支,因在礼教的家传修养上有所欠缺,说白了,就是性格上有点“轻脱”,不拘俗礼,加上深得荀贞爱用,故难免有气盛之时,平时得罪了不少州、幕二府,乃至军中、郡国的重臣,引非议甚多,不过对荀成等诸荀中有威名、高望的子弟,他作为“荀氏门生”,素来倒是颇为敬重,听得荀成这般客气,他告了个罪,自道“不敢”,然后说道:“嘉确有一策,献与将军。”

        荀成说道:“中郎请言。”

        “孙子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嘉以为:将军提兵入盖县后,可不必急着攻坚击营,且放缓行军,佯装受阻於山陵,示敌以不能与远,而后遣一别将诈以将军旗鼓,攻其城东北山上敌,将军则自引精卒,间道疾行,直捣其城,先破其城外营,继破其城西南渡口营,如此,尽剪其羽翼,可以围城,徐徐攻矣。”

        荀成大喜,复而转疑,说道:“中郎此策固佳,唯吾兵既已入盖,盖城西南渡口之敌营,难道还会守在渡口么?”

        盖县在沂水北岸,守将韦温放在城西南沂水渡口的部队明显是为防止徐州兵从沂水南岸来的,现今荀成引兵将从东莞出发,经沂水北岸进入盖县境内,那么盖城西南渡口的泰山守兵也就无用武之地了,是以,荀成认为韦温会把这支兵马调走。

        郭嘉笑道:“今攻泰山,分兵两路,将军由东莞出,藏将军由合乡出,此事将军知、我知,盖县敌兵却不知也。计我琅琊、东海屯兵,除从将军与藏将军击泰山之诸营外,还有辛将军、赵将军、右军、先登等诸部,并及新募而得的万余兵卒,辛、赵、陈、潘诸君,皆我军之名将、君侯之爪牙也,吾料盖县守将不测我虚实,必不敢调渡口守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