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十五章 巧取投名状(上)(二更) (2 / 6)

还不赶快来体验!!!

        韩于也跟着笑了一下,跳上马车驾马离开。

        路上韩于也曾问过江夏是怎么让刘瑾相信他是真心投诚的,江夏随口敷衍过去,并没有说投名状的事。

        当日晚,江夏并没有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去找崔如霜谈人生和理想,他独自一人坐在自己房屋前面的院子里,心中想着刘瑾说的那投名状的事情。

        刘瑾所要的投名状乃是张永手中的几张地契,听上去似乎并不困难。但是实际上那几张地契牵涉巨大,足以将张永扳倒。

        此事咱们还得从大明开朝以来就缺铜开始说起。由于大明缺铜,所以从“洪武”元年一直到弘治十六年,大明只有“洪武”、“永乐”、“宣德”、“弘治”四个朝代铸造发行过铜钱,并且数量很少。

        到了朱厚照这一朝至今还没有铸造过铜钱,所以市面上流通的铜钱货币便只有“洪武通宝”、“永乐通宝”、“宣德通宝”以及“弘治通宝”。其余流通的便是金银以及宝钞。

        说实话,大明宝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由于纸质较差,所以大明宝钞难以耐久容易破损,且这玩意儿只发不收,又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所以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早已有泛滥成灾的趋势。

        官定价格一两银子的宝钞可以价值铜钱千文,但实际上真正一两银子的宝钞只能兑换五百文铜钱,其价值足足低了一倍。能够有这样的价值这还是因为弘治一朝,英明的孝宗皇帝朱佑樘规定商人交税,兼收“大明宝钞”和铜钱,各自占的比例是:“大明宝钞”占百分之七十,铜钱只占百分之三十。而所有官员的傣禄也同样“大明宝钞”占百分之七十,铜钱占百分之三十。

        为了鼓励大家使用“大明宝钞”,有一段时间朝廷甚至允许老百姓用旧“大明宝钞”去“钞库”以一比一的形式兑换新“大明宝钞”。如此才保住大明宝钞的货币系统没有崩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