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章 投其所好 (3 / 6)

还不赶快来体验!!!

        完全是一个长辈出于对晚辈的关心,进行语重心长的叮嘱。韩斐对韩一民的心存感激,赶忙解释说“其实真不贵,才80块钱,而且还很残破枯黄,要不是写着苏轼的字样,我也不会买的。”

        “你是说是苏轼的书法?拿出来我看看。”韩一民一听到苏轼,立马感兴趣了,树的影,人的名,一旦出名,人们就会自觉不自觉的对你感兴趣。

        韩斐把苏轼的《前赤壁赋》书卷拿出来,果然残破不堪,卷面枯黄,好在字迹还算清晰。

        韩一民其实没抱有什么希望,因为他知道极有可能是赝品,但冲着苏轼的名头,他也想看看模仿着有几分笔力。

        书卷缓缓展开,韩一民平静的看着书卷上的字迹,本着对书法的热爱,本着对苏轼的敬仰,认真的看着。

        书卷上的字,用墨丰腴,笔画舒展,结字扁平,横轻竖重,字体轻重错落有致,大小悬殊,肥扁妩媚,天真朴拙,很有神韵,连他都忍不住赞叹模仿者书法的功力之深厚,把苏轼书法的精髓模仿出来了。

        所以韩一民从最开始的不以为然的随意看,变成了严肃认真的仔细观察。手不停的在书卷上来回移动,揣测着每一个字的意境,并在心中对比苏轼真迹。

        苏轼的真迹,韩一民见过不少,有在博物馆看到的,也有在朋友那看到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他效仿的就是苏轼书法,对苏轼行草研究颇深,所以他更加觉得眼前的这幅书卷上面的字,和苏轼的字,极为相像,但他不敢认定这就是真迹。

        因为苏轼的《前赤壁赋》卷纸本行楷书,239x258c,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韩一民也曾经去台北游玩,特意去参观过。

        但凭借记忆对比后发现,眼前的竟然比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卷,还要有几分狂放不羁,自由散漫,宛如人喝醉酒后诗兴大发,奋笔挥毫,一气呵成,一蹴而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