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23章 曹家的生意 (2 / 3)

还不赶快来体验!!!

        木炭的生产工艺十分的复杂,从伐木,运输,烧炭再到售卖,所需大量的人力,成本高,价格自然低不了,所以木炭和五石散一样,也属于上流社会达官贵人的专用品。

        普通的百民平姓,就连卖炭的商家,都用不上木炭,他们过冬烧的,只有柴禾,终日饱受烟熏火燎。

        而煤石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这种局面。

        煤石的价格比较低,只有木炭的一半左右,所以不光是达官贵人用得起,普通的平民百姓也可问津。

        由于曹亮所使用的开采人员全部都是匈奴战俘,所以煤石开采成本比较低,真正的费用产生于运输,毕竟从并州到洛阳,是有好长一段路要走的,为了节约成本,曹亮灵机一动,采用了黄河水路的运输方式。

        这种运输方式,还是当年从蒲坂津查获一品居的私盐船得到了灵感,既然他们可以从水路运私盐,为什么曹亮不可以从并州运煤石。

        由于水路运输比较廉价,所以煤石运抵洛阳之后,以低于木炭价格的一半销售,曹亮都还有丰厚的利润。

        当然,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过程都是曲折的,曹亮在将煤石运到洛阳时,并未出现万人抢购的壮观局面,而是静静地堆在那儿,无人问津。

        其实这倒也是毫不奇怪,毕竟煤石的价格调低到了木炭的一半,但是买不起的平民百姓依然还是买不起,而那些达官显贵,反正是不差钱,也就无需去计较木炭的价格了。

        所以这些精选出来的无烟煤石到了洛阳,却陷入了尴尬的局面中。

        曹亮不在,只有大管事曹福来想办法了,鉴于五石散先试后卖的方法,曹福在煤石的销售上,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也就是免费向一部分影响力比较大的官吏发放煤石,通过口碑的方式,慢慢地将煤石的好处向广大人群进行宣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