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63章 战俘问题 (3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赵无恤相对于其他诸侯卿大夫而言,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能以史为鉴,无论在这时代生没有。屠杀省事,但后患无穷,这其中的利弊教训他想的很清楚,更何况他所处的时代是春秋,还未到战国呢……

        纵观春秋二百多年,除了柏举止战外,历次大战未有杀人累万者。直到后来车战废而功兴,诸侯抛弃礼乐,变得急功近利,屠城、杀俘才渐渐流行起来,这也是后来孟子哀叹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旧时代一些腐朽的东西需要推翻、改革,可一些温情脉脉的传统,也应该流传下去。

        总之要赵无恤做屠夫,他连手下大部分人这一关就过不去,更堵不住天下悠悠众口和左丘明笔下的史书。

        于是他决定将两种意见折中,这三万人就是活生生的资源,他要物尽其用,不能简单地杀掉筑个京观吓吓人了事。

        战后的第四天,赵无恤召集主要僚吏开会,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他们。

        ……

        “战争仍未结束,我不会放齐人回去,有昆父兄弟同为俘虏者将被挑出来,加入我军做僮仆。其他人则将作为补偿鲁国损失的人质,分散到鲁国各县服役。”

        说白了,这些齐人要么做赵军中的填沟壑者,要么留在鲁国任由幕府驱使,修补城垣、清理尸体、重新耕种土地、在矿山开采矿石、伐木拉纤、开挖运河沟渠,鲁国在战后百废待兴,有的是事情等他们去做!

        恩,他们其实就是奴隶,得以活命,却失去了人身自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