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69章 征高丽,急不来 (2 / 3)

还不赶快来体验!!!

        不过,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大唐的军队到了辽东,就会极大的减弱战斗力。

        御寒。

        大唐如今的御寒之物,根本抵不过辽东地区的寒冷。一旦战争延续到了后半年,高句丽人就会占据上风,而大唐的士兵,就会因为受不了当地的严寒,而发挥不出应有的战斗力。

        自夏以来,约四千年中,中国古人的衣料,大致在前三千年是以丝、麻为主,之后的一千年,才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在头三千年之中,王室贵族之流,用羊皮、狐白裘等高档动物毛皮保暖,而且庶民也可以用劣质的羊皮或者狗皮来御寒。同时,另外,《周礼》对天子、诸侯之服有很多讲究,裘属于亵衣,穿法为:内衣——裘——裼——袭,外面一定要罩上衣服。外面的裼衣、袭衣的材质,也随地位财富的高低多少,而有优劣之分。所以,保暖效果好的兽皮之类,一来产量很低,而来,即便是有,也是在王公贵族们的身上,而广大的行伍中人是没有资格穿的,他们只能用一些劣质的兽皮,但是保暖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另外,中国自夏商周至唐宋的三千三百年间,中原大地除了栽种粟、麦、稻等粮食作物外,主要栽种桑、柘、大麻、苎麻等。白居易《秦中吟·重赋》诗说:“厚地植桑麻,所用济生民。”随着人口的繁衍和土地的垦殖,处处有绿荫蔽野的桑树和柘树,此种景象,后世之中国已不易设想,更无以复原。当时广泛种植的丝麻,不仅作为纺织品的原料,麻更是可以制作成麻绳之类。而丝絮,则是制作被褥、冬服等御寒保暖之物的原料。《重赋》诗描写“官库”内“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官府向民间徵收大量丝绵,即是供官员、军人作冬服之用。

        而这些东西的御寒效果,在中原之地尚可过得去。但若是换做了辽东,那便不行了。中原的将士,本身体质就不如高句丽苦寒之地出生长大的人耐寒,而丝麻、劣等兽皮之类的主要保暖的东西,又抵抗不过辽东的严寒。

        所以,要么征伐高句丽的战事在辽东的短暂夏天之内结束,要么,就做好御寒保暖的准备。

        为了这,夏鸿升来到了东市附近的安邑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