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37. 抓住儒家的要领 (3 / 4)

还不赶快来体验!!!

        方自归想起一周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考试的一道选择题:

        一个集中体现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

        A.各尽所能,按时分配

        B.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D.各尽所能,按资分配

        选答案的人如果不选B,这个人一定是SB。因为从小学的品德课,到中学的政治课,再到大学的马政课,共产主义的基础是“公有制”,以及共产主义的本质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已经像“我们是妈妈生的”一样,被同学们所熟知。这种题,可以不经大脑思考只经条件反射而选出正确答案的。所以看见《礼运》这段话,方自归顿感惊讶。“天下为公。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不就是“公有制”吗?“选贤与能,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不就是“各尽所能”吗?“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就是“按需分配”吗?

        方自归感叹:我靠,孔子是古代的布尔什维克啊!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似乎只有剩余价值和阶级斗争是四书五经不曾讲过的。可是这两样东西,方自归一直觉得比较可疑。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对经济的解释力和促进力,不如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和凯恩斯那只“看得见的手”。而马克思说阶级斗争推动历史进步,也有些绝对。老夏在半夜谈时对比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光荣革命,说英国革命就是采取的阶级调和政策,之后英国取得巨大进步,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英语成为日不落外语,英国就比法国牛逼。而中国历史上,农民推翻权贵的阶级斗争不胜枚举,可在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一直原地踏步,可见阶级斗争不必然促使历史进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